记者观察网山西4月3日电(杨晶 通讯员 李鹏)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广阔版图中,运城市盐湖区综治中心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近年来,盐湖区综治中心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服务群众”的核心思路,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盐湖样板”,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了重要力量。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桥头堡”
盐湖区综治中心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行动指南,确保基层治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盐湖区综治中心构建了党委领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打破壁垒,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处理一起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时,区委组织政法、信访、司法等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群众了解诉求,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这种党建引领下的协同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
此外,盐湖区综治中心还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掌握矛盾纠纷化解的技巧和方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创新融合:打造高效服务的“综合体”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盐湖区综治中心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依托运城市群众接待服务中心,与运城市综治中心融合建设、合署办公,实现了市区联动的无缝对接。这一创新举措,将市区两级政法、信访、司法等多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打包”进驻中心,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协同高效的服务综合体。
走进盐湖区综治中心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接待窗口。这里共设立了10个接待窗口,按照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的运行方式,确保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类处置、联动化解”。无论是法律咨询、信访投诉还是矛盾调解,群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窗口,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同时,盐湖区综治中心还统筹了盐湖区速裁法庭、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救助服务站等功能入驻。这些功能区域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例如,在处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时,当事人首先在接待窗口登记诉求,随后被引导至劳动仲裁部门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速裁法庭可以及时介入,进行司法确认或审理,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在规范化建设“一厅四室”的基础上,盐湖区综治中心还额外设立了金牌调解室、行业调解室和综合调解室。这些调解室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邀请专业人员、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调解,提供多元化调解服务,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化解。
六字法则:构建矛盾化解的“全闭环”
在实际运行中,盐湖区综治中心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接、调、援、裁、判”六字工作法则,实现了从矛盾受理到解决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统——凝聚合力,协同作战。“统”强调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各方协同。在盐湖区综治中心,每一个重大决策都由党委牵头,组织各部门共同商讨制定。在面对重大矛盾纠纷时,各部门迅速响应,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处理某小区的物业纠纷时,区委组织政法、住建、街道办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解决了小区物业管理混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接——一窗受理,分类处置。“接”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关。盐湖区综治中心的10个接待窗口,就像10个灵敏的触角,及时捕捉群众的诉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并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处置。对于简单问题,当场给予答复;对于复杂问题,及时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并跟踪办理进度,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调——多元调解,精准施策。“调”是盐湖区综治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中心打造了司法调解区、行政调解区、人民调解区,并下设5个调解室,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提供多元化调解服务。在人民调解室,经常能看到老村长、老书记、老党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功调解了许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金牌调解室,山西省二级人民调解员徐正平运用专业的调解技巧,化解了多起复杂的矛盾纠纷,成为群众心中的“调解明星”。
援——多元援助,排忧解难。“援”体现了盐湖区综治中心对群众的全方位关怀。中心运用律师参与援助、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公开听证等多元化调解手段,从法律、心理等多方面为群众提供帮助。在处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时,当事人因对法律程序不了解而感到无助。综治中心及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安排律师为其代理案件。同时,还邀请心理专家为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情绪。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裁——快速仲裁,维护权益。“裁”主要针对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劳动仲裁部门入驻盐湖区综治中心后,对这类案件及时受理、快速办理,仲裁结案。这大大缩短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周期,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例如,某企业与员工因工资发放问题发生争议,员工向综治中心投诉。劳动仲裁部门迅速介入,经过调查取证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企业按时支付了员工工资。
判——司法确认,闭环管理。“判”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速裁法庭入驻盐湖区综治中心后,对调处完成的案子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对调解未成功的案子,则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一举措实现了“调解+确认+审判”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了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显著成效:群众满意的“解纷终点站”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盐湖区综治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4月,全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5%,群众满意度超98%。曾经的“矛盾中转站”已成功转型为“解纷终点站”,盐湖区综治中心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在盐湖区,许多曾经困扰群众的难题都在综治中心的努力下得到了解决。某老旧小区的居民长期受到噪音污染的困扰,多次投诉无果。综治中心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环保、城管、社区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噪音源进行了整治,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居民们纷纷表示:“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有了综治中心,我们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心里踏实多了。”
盐湖区综治中心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推广。周边地区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借鉴盐湖区综治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工作方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提升。
下一步,盐湖区综治中心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效率和精准度;二是加强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加大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治理队伍。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盐湖区综治中心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创新的举措,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盐湖贡献力量。相信在盐湖区综治中心的努力下,盐湖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