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30日电(徐雄飞)9月29日,运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军解读《运城市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鹏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运城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谢润婷主持。
为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运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步伐,运城市政府出台了《运城市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6个方面14条措施:
一是培优育强行业主体。涉及2条措施,主要是在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联合体、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龙头不强、种(养)加脱节、产业断链等问题。
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建设加工园区、壮大集聚规模,完善公共服务、吸引企业入驻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园区集聚度低、服务能力弱、企业数量少等问题。
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鼓励企业参展、争取市场订单、打造优质品牌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影响不够、产品多而不精等问题。
四是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涉及2条措施,主要是在银行担保授信、企业贷款贴息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涉及3条措施,主要是在研发费用投入、技术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予以激励和扶持,旨在解决创新基础薄弱、产品研发落后、发展动能不强等问题。
六是发挥联农带农效应。涉及1条措施,主要是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予以奖励,旨在拓展务工渠道,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不快问题。
《措施》适用于运城市行政区域范围,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至2028年12月31日止。由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解释。
近年来,运城市按照“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紧紧依托粮、果、菜、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运城农业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龙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9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16家。年加工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5亿元至10亿元企业2家。2024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产值320亿元,同比增长8%。二是五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①发展果脯、冻干、净菜等精深加工,形成康顺达、维之王、伯瑞毅涵、乐禾食品等引领的果品蔬菜产业集群。②抓好浓缩果汁、酒品、食醋等传统产品加工,拓展推进果醋、红酒、NFC果汁等品类,形成佳鑫达果汁、格瑞特酒业、元气岭等引领的饮品酿品产业集群。③做强做优“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速冻食品、传统糕点、特色面食等企业发展,形成三馨食品、晶鑫达、福同惠等引领的主食糕点产业集群。④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发饮片、中成药、药茶等产品,形成亚宝、华康等引领的中药材产业集群。⑤支持调理、酱卤、腌制等方便食品发展,形成象丰农牧、永济大象、晋星食品、晋龙养殖等引领的肉蛋制品产业集群。三是产品品牌持续擦亮。全市现有绿色有机农产品229个、地理标志产品32个、有机旱作·晋品1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5个、圳品110个,分别占全省的10%、18%、11%、33%、34%。有“亚宝”“维之王”“格瑞特”等10个中国驰名商标,“天之润”“金绛牛肉”“卫嫂”等53个省级著名商标,“福同惠”“四味坊”“永祥和”3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南耀离”“卫嫂”2个三晋老字号品牌,晋龙六无蛋、华康止嗽立效丸、亚宝丁桂儿脐贴、大禹菌酶复合型饲料添加剂4个山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