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2月29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胡科杰)中国琉璃数山西,山西琉璃看河津,河津琉璃出窑头。灰陶琉璃制作工艺在河津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近年来,河津市加快推进灰陶琉璃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河津市灰陶琉璃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规划建设灰陶琉璃产业园区,成功举办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和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挖掘灰陶琉璃历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获得“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殊荣,为灰陶琉璃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逐步规范 借鉴经验
窑头村(东窑头、西窑头)自古烧制灰陶琉璃,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窑头灰陶琉璃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可谓家家有窑,户户生火。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事灰陶琉璃产业的家数开始大幅度减少,产业逐步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过渡。
2010年以后,窑头村家家户户冒烟的局面销声匿迹,产业全部布局到了窑头村的周边,大大小小几十家。
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变迁,灰陶琉璃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的规律倒逼家庭作坊式产业不断萎缩和整合,另一方面,2005年国家出台的《产业发展目录》明确把灰陶烧制所用的马蹄窑列入淘汰取缔的范围。
2012年,河津市对灰陶琉璃产业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规范整治,拆除灰陶琉璃窑10个,一部分企业搬到了现在的灰陶琉璃产业园区所在区域,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了东西窑头村,特别是西窑头村住宅楼的周边。
2016年年初,河津市灰陶琉璃产业仍停留在窑形落后、厂房简陋、工艺滞后的“小作坊”模式,面临的离村太近、处在城市区域范围、环保带来的周边村民投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产业发展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对此,河津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大“散乱污”等小企业的整治和取缔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给该产业寻找出路,力争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造福群众。
这一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经信、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的肩上,经信部门首当其冲地担当起牵头部门的作用。
当时,面对该产业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成熟的技术引进、烧制灰陶所用的马蹄窑必须进行淘汰的实际,30多家灰陶琉璃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转型没有信心,经信部门利用从网上搜索出该产业工艺改进和转型的零星信息,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考察团,赴河南禹州,山东菏泽、淄川进行了考察。
在禹州,考察团参观了新建和正在建设的生产线,在菏泽见到了建设窑炉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在淄川,考察人员到了一家生产厂家门口,企业以技术保密为由谢绝参观。经过协商,企业才同意送一些产品样品。看了产品后,大家更加坚定了产业转型的信心。
提档升级 成效初显
人家能干的,咱们怎么不能干?考察回来后,他们及时向河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召集灰陶琉璃企业负责人开会讨论,并组织灰陶琉璃企业到河南禹州参观学习,统一思想。
在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过充分的论证,2016年5月,河津市按照“文化+产业”的理念,制定出台了《河津市灰陶琉璃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并启动了灰陶琉璃产业园规划建设,全力推动灰陶琉璃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意见出台后,河津市委、市政府开始加大园区的建设力度,主要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工作,分管领导多次调研、开会、研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经信部门牵头抓好园区总体规划,聘请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出以“古中国文化”为主题,秉承“产业与文化、产品与艺术”融合发展理念,以吕氏琉璃为龙头、灰陶砖雕为支撑,打造集“文化旅游艺术、研发体验展览、生产物流施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该产业园位于河津市区西北,总占地38.8公顷。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园区已初具规模,河津市灰陶琉璃企业13家,其中入园企业10家,经开区企业1家,正在搬迁入园企业2家。园区内建成琉璃辊道窑生产线1条、推板窑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1300万件;建成灰陶辊道窑生产线3条、梭式窑73座,年生产能力1.2亿件。河津市灰陶琉璃产业已形成年产2亿件的生产能力,年产值3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全国20多个省市。
依托文化 推进发展
河津自古便有先民居住,现已发现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发现的陶釜、陶锥、尖底瓶等遗存,是河津陶器制品源头。
《中国陶瓷》《平阳府志》《河津县总图记》《大明一统志》《河津县志》等著作,均有河津陶瓷方面的记载。《山西琉璃》对河津窑头吕姓匠师烧制的琉璃评价是工艺精湛,釉色绚丽。
改革开放后,河津市灰陶琉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在省内外多处古建筑的修复建设中均有应用。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5年,“吕氏砖雕”通过央视国际频道走向全国并走出国门。
2017年,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山西无完整制瓷遗址的空白,为故宫博物院、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等大量馆藏珍宝找到了出处。
2019年,“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会”“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的举行,推动了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为河津窑未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河津灰陶琉璃技艺和产业的全面发展。
今年,河津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为灰陶琉璃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标志着河津市灰陶琉璃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