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6月21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张天林)为了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充分彰显革命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6月18日,夏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夏县红色革命遗址为重要载体,以党的革命历史为鲜活教材,组织党员干部瞻仰革命圣地韩家岭爱国教育基地。
韩家岭位于中条山腹地的夏县西沟村,自1931年嘉康杰将中共河东中心县委驻地迁至韩家岭,这里便成为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中共河东特委、中共夏县中心县委等领导机关驻地,中条地委、条西地委、晋豫地委以及太岳五地委、三地委也在此活动,因而成为了晋南革命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堪称“河东革命摇篮”。
上午10时许,夏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员干部乘坐大巴来到韩家岭爱国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的中央,“晋南革命圣地韩家岭”镶嵌着金色大字的纪念碑高高矗立。向纪念碑西边正对面望去,夏县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嘉康杰故居等近在眼前,不远处当年党政军民开展革命活动的窑洞旧址依稀可见。
在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夏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员干部分别参观了夏县中心县委活动旧址、嘉康杰故居和抗战窑洞,参观了韩家岭纪念馆,聆听了嘉康杰烈士的革命事迹。1931年7月,中共河东中心县委机关迁至韩家岭。1936年3月,为配合红军东征,嘉康杰在韩家岭成立“晋南红军游击队”,发动中条山暴动。1937年7月,按照周恩来同志“晋南20天完成扩军3000名”的指示,嘉康杰奔赴各县动员1500余名河东儿女参军,这些新兵在韩家岭集中短训后,被逐批送往八路军总部新兵接待处。1938年6月,嘉康杰、金长庚在韩家岭组建夏县抗日游击队第9中队。当年7月,中共北方局把韩家岭确定为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韩家岭纪念馆前,夏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员干部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了共产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夏县中心县委活动旧址,精心创制的蜡像生动逼真,嘉康杰、柴泽民等人正挑灯围坐,面对一张军事地图,激烈地讨论着战情,让人瞬间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四合院往北,一排窑洞依山而建,当年的军粮窑、抗日供销社、军火窑、平民小学等依次排开。据介绍,这些窑洞是1938年部队在这里驻扎时建起来的,由于是土窑,容易被雨水冲蚀倒塌,曾先后两次修缮。进入军火窑,距窑口不到两米的距离,一条约一人高的地道幽长深远,直达山顶。
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干部们深深的被以嘉康杰、李子合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事迹所震撼,通过深入挖掘革命先烈斗争历程,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文化、继承红色遗志、弘扬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