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聚焦课堂提质量 同课异构竞风流——永济市银杏小学示范研讨课之二

2021-10-19 16:44:29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19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 通讯员 荣晓霞)晨起秋声无觅处,满山枫叶分外红。银杏追梦人在清浅如歌的时光里,饮一泓“以研促教”的泉水,沉淀在三尺讲台上,碾为芳华,馥郁满校园。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银杏小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聚焦课堂提质量 同课异构竞风流”示范研讨课活动也拉开了帷幕,旨在“双减”政策下,打造高效诗意的课堂。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团队研讨显智慧

银杏小学语文组各个团队,用爱心与责任、用智慧和信念,深读课标,深研教材,深耕课堂,精心打磨,为学生打造有质量、有温度、有品味的“语文课堂”,带领学生一路繁花,一路收获。

·课堂展示竞风流

针对同样的课题,教学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不同,所展现出来的教学风格也各具特色。

一年级李玥昕1

精彩从一年级趣味盎然的谜语诗《画》的教学开始。李玥昕老师虽然是一位新老师,但是她的课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既注重文本内容,又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亲切自然,大方得体。刚开始的猜谜语就紧紧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识字环节,李老师用了送云朵宝宝回家、放大镜看一看、连一连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趣味与反复中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诵读和写字教学中,李老师从节奏的划分,字的笔顺、占格等,娓娓而来,细致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趋于规范,整节课学生的热情高涨。

一年级吴红娟

吴红娟老师整节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整节课由“识字我最棒”“诵读我能行”“诗意我能懂”“写字我来评”四个环节组成。识字她通过出示彩笔包装盒、书皮的图片让孩子学会生活中识字,然后通过变魔术、情境感受、做动作等认识理解反义词(有无 远近 来去),学生们兴趣高涨,在趣味识字、理解记忆反义词的基础上,吴老师及时点拨总结识字方法,提醒孩子们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把学习的天地从课内拓展到了课外。诵读环节,通过师生赛读总结诵读秘诀,孩子指名读时评价语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每一次的评价都能针对孩子的读给予鼓励,让孩子读得有乐趣,有韵味。感悟古诗时,她把与诗句相关的画面动画出示,让孩子们通过画面说出对应诗句,孩子们既欣赏了画面的美感,也体会了诗中的意境,可谓设计巧妙。最后孩子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地通过手指操诠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喜爱。课堂虽已结束,可孩子们仍然趣味盎然,乐此不疲。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老师设计的精心,布局的巧妙。

二年级唐敏婕

二年级唐敏婕老师讲授的《望庐山瀑布》,整节课教学模式清晰,通过品字读句,解读文本,紧扣关键字和词语,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意。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张瑞

张瑞老师的《望庐山瀑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前创意的问候活跃气氛,整节课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流程紧凑,讲解干练,过程新颖,朗读形式多样,不仅教师评价及时,还加入学生读学生评价、纠错等,很好地落实了古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最后的写字指导更是锦上添花。总之,张瑞老师方法总结巧,学生落实好。

三年级吕晓格

三年级王秀明

三年级是由王秀明老师和吕晓格老师执教的古诗《望洞庭》,两位老师虽着力点不同,但各有千秋。王秀明老师,教态自然,亲切随和。课件设计富有新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学生浓烈兴趣。将古诗的意境美展示得淋漓尽致。吕晓格老师,课堂节奏把握良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情景交融,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想象和拓展的空间较为丰富。

四年级组同课异构的是《题西林壁》,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悟理。胡华青老师的课:巧妙、扎实、真实、有趣。巧在哪?你听: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趁势板书,孩子们的四个主要问题呈现在了黑板上,中间配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整个课堂以问题导学入手,释疑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了孩子;怎么扎实呢?你看,用肢体语言帮孩子理解重点字,让孩子查字典、画简笔画、看微视频,以及换字理解,把学古诗的方法扎实地渗透在了课堂中;真实,则要看孩子们了,他们对远、近、高、低……对庐山生动形象的描述,真是金句爆出,让人惊喜;提到有趣,那可得说说趣读诗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胡老师让孩子们做手势舞,双手拍节奏读,双脚踏地读,手脚并用读……一下子让课堂有趣起来,调动了孩子们学诗的浓厚兴趣。整个课堂在轻松中突破了重难点,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五年级刘晓莹

刘晓莹老师此次授课内容多样,开放性强,充分体现学校诗意教学宗旨的同时,也将语文要素单元要素融入其中。开头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起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亮点在引导字词的拓展上,让学生用语言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最后联系实际、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千古哲理,提高学生的智育与美育能力,着眼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

五年级尚周洁老师讲授的《示儿》,紧紧围绕本课的语文元素,备课充足,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有方法,先扶后放,巧设情景,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教学中:第一,利用3个情景古诗导入,展示了学生的风采。第二,解诗题,以问题导学进入古诗。第三,解诗意。让学生借助注释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教师纠正。第四,悟诗情,感悟全诗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呢?,让学生感受诗人为人民而悲,为统治者而悲,为自己而悲,接着体会诗人的“盼”,一直在盼着收复中原的这一天。第五,解遗愿。理解了诗人最大的遗愿是看到祖国统一。第六,写小诗。小练笔贴合这节课的爱国主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五年级孟丹老师的这节课,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做成课件展示,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她的这节课重在体会,体会陆游在临终之时想要表达的情感。 “悲”“愤”“盼”“爱”四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分析,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升华,把这节课带到了高潮。思维导图的板书很新颖,让学生自己去写板书,达到了落实的目的!

六年级许洁老师和刘丽丽老师执教的是刘禹锡的名作《浪淘沙》。两位老师都站在作者心境的视角,很好地将学生带进了古诗的意境。在有感情、有温度的诵读中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诗的前两句,许洁老师是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来感受黄河的蜿蜒曲折,气势雄伟。然后通过读,读出黄河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刘丽丽老师则是用改诗句、换词、写作手法来体会黄河的雄伟。对于后两句诗的处理,两位老师都能借助牛郎织女的典故,借助诗的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的曲折经历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许老师用换词法来体会作者的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刘老师则是让学生结合作者刘禹锡的资料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读明白了刘禹锡多次被贬,仍心系苍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研思共鉴促成长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语文教研中,站得高,方能致远。

评课1

教导主任杨彩风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教导主任杨彩风针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课标的要求,学段的定位,语文要素的落实,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她就古诗教学该怎样教让学生会学古诗,爱上古诗词,爱上祖国优秀的文化,和大家共同研讨。最后,杨主任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在“双减”教改之路上,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副校长孙新波

孙新波副校长在教研活动中鼓励大家: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在本次研讨过程中,老师们带着空杯心态互相学习,在集思广益,实践和文本相结合中,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点滴体验、课堂经验以及喜人收获。相信银杏小学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花香满校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