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6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 通讯员 李更新)“双减”是一项深受社会关切和家长期待的民生工程,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迫切需求,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凸显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回归童年,让家长回归生活,让社会回归自然。为了让“双减”落到实处,实验小学聚焦“三个一”,走好“三步棋”。
抓住一个根本: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劳动使动物变成了人,教育使人变成了机器”的现象。所以,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分数,优劣就是排名,尤其高中招生6:4甚至走向5:5,孩子的成才就更是分数的代言人,于是唯分数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小学,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抓学习,追分数,比排名。我们都知道观念的落后就是最大的落后。要落实“双减”,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深思教育、沉思育人、反思现状,进而转变观念、形成信念,真正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没有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这不行。他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他在全国“两会”看望教育界政协委员时讲到: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为此,学校利用领导周会、教师例会、家长微信群等传递教育的内涵与真谛,形成对教育的认识与共识,转变家长对教育的偏见与误区。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因斯坦也曾言:什么是教育?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其实指的就是人的优秀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蔡元培也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正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所谈:没有分数,孩子们过不了高考;只有分数,孩子们赢不了未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的运动者、责任的担当者、问题的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他谈到:我教了四十多年高中,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孩子们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我们不能只是优秀的学生,更要做优秀的人,收纳和整理很重要,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在美国,暑假“重视运动,热爱读书,亲近自然”,课外辅导班没有市场。
通过学习和探讨,树立正确由此可见:教育不只是成绩,而是照见,照见心中的美好与尊重的育人观念,只有育人的观念转变了,“双减”才能落地有声。
聚焦一个核心:科学评价,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评价是育人的方向和导向。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落实“双减”,评价是核心。“双减”为什么难啊?总想让学生考好!作业为什么多啊?总想让学生考好!体罚为什么有啊?总想让学生考好!因为“一考皆有、一考皆荣、一考皆果”,考试考好了,荣誉就有了,职称就评了,岗位就升了。于是就有了课程安排:主课兼副课,课程实施主课占副课,课程评价主课吃副课,形成了“为考试而教,为成绩而学”,久而久之出现了课程开设“形而上学”,学生成长“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是落实“双减”的关键。首先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唯分数”论,要形成科学的、全面的着眼孩子未来的评价方式,引领和指导学校真正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让学生全面发展而充满活力。
其次是学校评价教师,不能“唯分数”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教学,又重育人;既重主课,又重副课,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语数音体美,竞相开放”的教育新样态。让老师放下“分数唯一”的包袱,进而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给孩子动力、尊严和阳光。
追求一个目标:提高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是学生的追求,质量是教育的结果。但质量不是考试,不是排名,更不是分数,而是培养每一名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有与人交往的人格修养。
“双减”:减掉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增加的是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力育人的观念、方法和能力,就是要深刻领悟“凡是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真正的优质教育就是唤醒学生心灵的教育”。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三个文件,力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赋予了教育质量的要求和内涵。
永济市实验小学为了“双减”,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扎实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文体、艺术、阅读、劳动、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目前开设了绘画、创客、足球、篮球、田径、书法、健身操、戏曲等,正在和校外联合开办武术、象棋、吉他、架子鼓、钢琴、合唱团、二胡、口才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兴趣和爱好空间。
二是深入研究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搞“一刀切”,倡导“个性化”,强力推行“三分”要求:分别对待、分类要求、分层布置。严格落实“三级”目标:作业设计布置“ABC”:A为基础性作业,全部学生完成;B为拓展性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C为探究性作业,敢于挑战的学生完成。真正体现让学困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让优等生吃得饱。同时,成立了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微信群,尽量实现学科组之间统一进度、统一设计、统一布置,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探索,使作业呈现人本化、人文化、人性化。
三是开通监督热线,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学校下发了“双减”告家长通知书,让家长明确学校的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写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当学生到晚上9点经过努力还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之后,可以终止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以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双减”任重道远,只要学校认真研究、扎实开展、强力落实,学生们一定会沐浴“双减”的阳光,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