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永济市电机小学:同心兴教育 “双减”求实效

2021-10-28 17:59:37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8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 通讯员 冯海涛)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要性,需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党的教育方针的角度去思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应该由学校承担。只有站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未来合格接班人的高度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认同、支持国家及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具体措施。

“双减”政策表面上看减轻的是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教育焦虑,实际上它不仅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生态的重构,更是让教育在“内卷”中归回本质,在“追寻”中回归本真。换个角度看,政策的落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契机,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

学校该如何转变观念和职能,创新思路,增强“双减”政策实施的效果呢?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也就是校内“加”上去,校外才能“减”下来;课内“加”上去,课后才能“减”下来。学校只有做好“加减法”,才能有效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首先,要切实做好“双减”下的“双高”,即:高效课堂和高效作业。

打造高效课堂

明确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落实以生为本基本理念。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养成自觉的尝试性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准备、有需求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新课堂教学研究、实施和推进,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把握课堂改革实施要点,实施课堂改革推进策略。在全校开展“以预习尝试为起点,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设计为关键,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核心,以展示交流为特征,以思维生成为目标,以当堂监测为手段”的新课堂教学研究。突出“专家引领、团队指导、实践推动、研训跟进、以校为主、先易后难、阶梯推进”的课改行动策略,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优选学习方式”的教改实验工作,打造有策略的高效课堂。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短板,相反却是培训机构的强项。因此要努力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优化高效作业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的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存在一系列关于作业的误解导致作业问题积重难返,让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作业成为教育研究中亟须开垦的“荒原”。但随着“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教师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关注高效作业。

学校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指导,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和辅导能力,将作业设计、实施与指导能力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指标,要求老师们在作业布置上,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并且要求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另外。要注重加强作业的互动答疑工作,这是提高作业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环节。

建立作业统筹管理和监测机制。在作业时长和总量方面,学校建立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

其次,要努力完成“课后托管”到“课后服务”再到“课后育人”的提升。

课后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缓解家长接送困难、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民生工程,也是主动占领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

如果仅是课后“托管”,那就只是“管管”而已,省去放学后家长接孩子的担心。但上升到全覆盖的“课后服务”,就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了全新的挑战。从教育使命、学校的责任与教师的初心来说,这2个小时的优质服务正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品质提升。而“双减”时代电机小学的课后服务新模式“4+1+1+N”也应运而生,即每周4天、每天1小时的作业辅导+每周1天“无作业日”+每周三下午N个社团活动。

课后服务准确定位

课后服务要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保证充足的睡眠,减轻学生课业与校外培训的负担,增强体质,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因此学校确立了课后服务的几个原则:即安全第一、作业优先、兴趣为本、活动育人。

这样的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切实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够有多元化的选择以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学生回家不用再为作业花时间,也不用再参加课外培训班,亦拥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

课后作业保障完成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校内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书面作业,学校“双管齐下”精准施策。一方面,学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实施作业管理“四强化”:强化备课设计、强化作业研究、强化班级统筹、强化部门监管。要求全体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科学出题、合理控量、适度分层、注重整合、有效提质。另一方面,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用心、细心、耐心地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随时举手请老师解惑,井然有序、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后服务,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家长的辅导负担。

综合素养广泛拓展

学校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破解‘五项’管理难题”为指导思想,以“专业、多样、免费”为原则,培育校内教师,引进校外专家,形成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弹性时间: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作业时长不同,学校设计的自主作业时间也不同,低年级30分钟,中、高年级60分钟,同时将每周三下午的60分钟定为社团选修时间,同时把周三社团选修日定为“无作业日”,通过“无作业日”的推进来倒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弹性空间: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在周三下午会议室里的合唱歌声嘹亮,录播室里的演讲悦耳动听,梦想教室里的绘画作品更是栩栩如生,就连平时上课的教室也变成了各个社团活动的场所,有国际象棋,有手工制作,有舞蹈排练……

弹性师资: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除了本校教师全员参与以外,学校还邀请了武术教练、象棋教练等优质教师,他们在传播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在用其个人魅力与人格品质影响着学生。

实施“双减”政策,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对教育观念的纠偏,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机制体制重建的过程,是让全社会越来越尊重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让学生回归正规学校教育的过程。西汉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只有让教育回归本真,只有顺应时代与未来发展的要求来办教育,只有顺应其中的“本”和“道”,学校教育才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