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2月28日电(张建军)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盐湖区始终按照中央、山西省、运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围绕政务服务全周期、各环节,积极探索新办法、新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紧盯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人。凝聚思想共识。盐湖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改进干部作风。用好正向激励、尾数免职机制,压实责任,营造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新实施“2345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导向,确保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积极引才聚才。扎实开展区校合作,精准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待遇,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坚持改革为要,激发市场发展活力。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一是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将242项审批事项集中划转至行政审批局,推行“一窗受理”盐湖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向盐湖高新区下放580项(694子项)行政职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改造提升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全区乡镇和村(社区)可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2项,实现三级便民审批服务网络全覆盖。三是建设数字政府,整合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打造“盐湖e办”政务服务品牌。自主开发“盐湖区数据共享系统V1.0”,让办事群众享受“简化材料轻松跑”。四是探索“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以盐湖高新区为重点,对符合承诺制办理的项目,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实行“一对一”全程领办代办。建设11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五是设立企业助产专区。成立企业所需相关信息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站服务、3小时办结。
创新政务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立足群众、企业的需求,拓展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条。一是提高“四证联办”覆盖率,开发“新生儿四证联办”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四证联办,目前,已实现全区婚生新生儿全覆盖。二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全市第一家“运城盐湖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推行“一件事套餐”。围绕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推出101个“一件事套餐”,压缩重复材料,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四是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协调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半月谈》专题评论、《山西日报》头版刊发,社会广泛好评。
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首善之区”。一是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建成区、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室),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配备法律顾问。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围绕政务诚信,积极公布重大决策,提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围绕商务诚信,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承诺工作,盐湖区信用等级稳步提升。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领导入企服务,完善领导包联机制,精准聚焦企业所需所盼,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下一步,盐湖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痛点重点难点,从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式创新、办事流程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绝对忠诚、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为建设“首善之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共运城市盐湖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