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29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7月29日上午,运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运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柴新征;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四级调研员高艳炬就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信息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运城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柴新征: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有所增多,下行压力明显加大。面对困难复杂局面,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推进物流保通保畅,全市经济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短暂下滑后,逐渐开始企稳回升,在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增长,呈现出农业形势稳定、工业企稳回升、投资增势强劲、消费逐步恢复、新动能亮点突出的运行特点。
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三次产业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上下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推动一系列保供稳价、减税降费、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稳住了全市宏观经济发展大盘。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42.4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461.3亿元,同比增长5.0%。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1.5:43.3:45.2,分别拉动GDP增长0.8个、1.8个和2.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畜牧业贡献突出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克服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99.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24.0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12.7亿元,下降11.6%;牧业产值38.8亿元,增长10.7%;渔业产值1.9亿元,增长9.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1.9亿元,增长5.5%。
畜牧业增势良好,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10.7%,贡献率达到43.9%。蔬菜水果药材增势稳定。全市蔬菜产值完成33.6亿元,同比增长6.9%;水果产值40.6亿元,增长8.2%;药材产值8.4亿元,增长7.9%。
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行业发展步履坚实
上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常态化,加之一系列促工业增长措施出台并落地显效,全市工业触底反弹,发展韧性不断彰显。全市7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1-5月份提升1.0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3%,贡献率达59.9%;采矿业同比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0.8%。
分行业看,行业增长面近七成。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8.6%。一是支柱行业支撑有力。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6%,四大支柱行业贡献率达到50.7%,共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重点行业拉动有力。金属制品业增长53.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5.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6.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6.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4%、医药制造业增长14.5%,以上7个重点行业累计贡献率为47.1%,共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实现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有12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2.9%。其中,铝合金增长7.2倍、铁合金增长48.1%、电解铝增长45.2%、汽车增长35.8%、饮料增长29.1%、电动机增长17.8%。
服务业增势良好,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表现亮眼
上半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61.3亿元,同比增长5.0%,占GDP比重为45.2%,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0.7%,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七大行业服务业增加值“四增三降”。其中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拉动有力,分别增长20.8%、5.5%,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88.8%,上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4.5个百分点。
从规上服务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突出。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大项目投资贡献突出
上半年,全市上下积极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2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产业类投资完成240.8亿元,同比增长12.4%。
从产业看,二产投资增速快、拉动强、占比高。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3.9亿元,同比下降12.0%;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92.6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工业投资192.6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00.7亿元,同比增长10.3%。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7.9:45.1:47.0。
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139.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倍、医药制造业增长62.7%。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基础设施投资70.3亿元,增长16.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8.7亿元,增长12.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1.1亿元,增长22.2%。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明显。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3亿元,增长0.5%,低于去年同期15.9个百分点。
从项目建设看,大项目投资贡献大、拉动强。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完成投资额232.4亿元,同比增长16.1%,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79.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下滑面收窄,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消费增速放缓,为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4.7亿元,同比下降0.8%。
从经营所在地看,城镇、乡村消费增速双双下降。城镇消费277.2亿元,同比下降0.9%;乡村消费87.5亿元,同比下降0.3%。
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增速好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339.9亿元,同比下降0.9%;餐饮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3%。
从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2.0%、20.6%、15.2%、14.7%;部分升级类商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7.4%、34.6%、23.4%、11.8%;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制品类和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7%和10.5%。
新兴动能持续发力,运行质效明显改善
工业新动能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2%。网络零售市场保持活跃。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网络消费品零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13.2%。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0%,贡献率达69.3%。投资转型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35.7%。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金融市场保持活跃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7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2亿元,同比增长2.0%。
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56.4亿元,比年初增加366.1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00.6亿元,比年初增加197.6亿元,增长11.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3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244元,同比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747元,同比增长6.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0%,其中,6月当月同比上涨2.5%。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克服了超预期因素的不利影响,在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的加持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势头,积极因素增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基本稳健,稳住了经济大盘。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经济持续恢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诸如工业部分重点行业生产下滑、企业盈利困难;服务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明显,增长势头放缓等。下阶段,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用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力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见效,不断筑牢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奋力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答记者问
问题一:老百姓都比较关注物价水平变化,请问2022年上半年我市CPI运行有哪些变化特点,对下一步走势有何判断?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四级调研员高艳炬:
2022年上半年,随着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消费需求逐步恢复,运城市CPI同比涨幅逐月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0%。分月来看,CPI同比涨幅呈现前低后高逐月扩大走势,1、2月份CPI总体平稳,同比略有下降,从3月份起逐步走高,6月份同比上涨2.5%。上半年CPI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6%,一季度下降为4.5%,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生鲜、鸡蛋、粮食价格涨幅扩大和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其中,猪肉同比下降39.6个百分点,一季度下降48.9个百分点,收窄8.7个百分点;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粮食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7%。
二是交通和通信类是影响CPI上涨主要因素。上半年,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5.1%,拉动CPI上涨0.68个百分点,成为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拉动国内汽、柴油价格持续走高,运城市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6.7%和27.3%。
三是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明显。上半年,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2.4%,拉动CPI上涨0.27个百分点,成为CPI上涨的次要因素。其中教育服务同比上涨4.3%,影响CPI上涨0.29个百分点。
下半年,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市场活动逐步活跃,加之运城市保供稳价措施有效实施,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物价大幅上涨动能不足,运城市物价将保持平稳运行,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问题二:请问,2022年上半年我市主要畜禽生产有哪些特点?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四级调研员高艳炬:
在省、市促进畜牧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运城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保障菜篮子安全。2022年上半年,运城市生猪存出栏明显增长,产能持续释放,牛羊存栏稳中有增,家禽养殖大幅增长,主要畜禽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在生猪养殖高收益期,大型养殖场不断扩产建厂,生猪产能不断释放。全市生猪存、出栏同比增速较快。2022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51.4万头,同比增长7.9%;出栏115.7万头,同比增长18.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2万头,同比下降5.1%,能繁母猪占猪群比为10.0%,保持在合理区间水平。
二是牛、羊生产稳中向好。随着近年居民膳食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市场牛羊肉需求增加,牛、羊生产养殖积极性提高。2022年上半年全市牛存栏6.6万头,同比增长11.6%,出栏1.6万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83.2万只,同比增长7.5%,出栏22.1万只,同比下降1.3%。
三是家禽存出栏大幅增长。禽肉与禽蛋作为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之禽类养殖产业成熟、规模化程度日渐提升,全市家禽养殖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3928.6万只,同比增长30.4%,其中,活鸡存栏3921.3万只,同比增长32.5%;蛋鸡存栏2827.2万只,同比增长39.0%。上半年出栏1643.5万只,同比增长14.5%,其中,活鸡出栏1641.4万只,同比增长18.1%。
四是主要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总体来看,目前运城市主要畜禽存出栏整体稳定向好,肉奶蛋等“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长。2022年上半年,运城全市猪肉产量9.44万吨,同比增长22.0%。牛肉产量0.25万吨,同比增长9.1%。羊肉产量0.32万吨,同比增长3.8%。鸡肉产量2.34万吨,同比增长20.6%;鸡蛋产量15.37万吨,同比增长28.7%。牛奶产量1.85万吨,同比增长16.2%。
问题三:居民增收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请问,2022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怎么样?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四级调研员高艳炬:
2022年上半年,运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3元,同比增长6.3%。上半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6.0个百分点。
分城乡看,运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4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081元,增长6.3%。上半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7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88元,增长6.1%。上半年增幅和全省平均增幅持平,低于去年同期9.9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运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第八。
从增速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五。
尽管运城市上半年在居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要客观看待当前的增收形势。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增收压力依然较大。下一步,要坚持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早日落地见效,持续扩大内需,持续助企纾困,保障基本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