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3月3日电(记者 关俊龙 见习记者 杨晶 徐雄飞 通讯员 张国建 李凯晨 王妍琛)近年来,永济市立足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完善“稳就业、保用工、防失业”综合政策体系,围绕“政策落实、服务优化、重点群体、技能提升”等主题,全力以赴促进就业创业,持之以恒保民生守底线,凝心聚力招人才聚贤才。2021年,永济市城镇新增就业95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17人,全市1368名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就业资金有保障
永济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永济市财政每年配套100万元就业资金,用于支持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能大赛等重点工作。同时,永济市减少了公益性岗位工资开支在就业资金之中占比,开展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大学生创业场地租赁补贴等业务,支持企业发展,积极推动就业。2021年,永济市共计发放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大学生创业场地租赁补贴400万余元。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帮助更多小微企业融资做大做强。全年共为40余家小微企业发放资金400万余元。
技能培训促增收
2021年,永济市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免费参加电工、焊工、中式烹调、保健按摩师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全年共开设323期培训班,培训16368人,其中普惠制培训11705人,创业培训150人,企业职工培训4513人。全年新增技能人才5262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达3166人。
虞乡镇石卫村村民杨淑琴在培训结班仪式上,激动地说:“没想到政府能够把免费的技能培训班开到我们家门口,学习了农业技术后,自己家里果树修剪再也不用花钱请别人,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依托技能培训,永济市“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技能培训在全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少参训人员都在各类场合表达出对政府搭建培训平台的感谢。
永济市杜家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收入普遍较低。永济市人社局在杜家营村开了第一期厨师班后,村党支部书记反复和人社部门沟通,希望能继续开班,并表示技能培训让村民免费掌握了新的技能,为大家照亮了一条新的致富路,让大家有能力、有信心走出去,实现再就业,让钱袋子更满。栲栳镇吕车村的参训人员表示,在参加永济电机技校的电焊技能培训并就业后,他和身边十余人的月工资收入达到6000余元。
不仅如此,永济市还通过技能培训挖掘人才,打响了“永济技工”“永济好面”品牌。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石昊凯在通过永济电机技校的钳工技能培训后,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钳工项目组荣誉。创新性筹建永济面食文化产业园,结合大正餐饮集团,着力打造“永济好面”品牌,培育永济面食劳务品牌。
分类指导提质量
2021年,永济市坚持就业导向、政策协同,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强化分类帮扶援助,全面加大就业创业服务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一方面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素质青年人才和医疗卫生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进等方式,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021年共安置265名高校毕业生,安置公益性岗位46人,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236人。二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永济餐饮行业“传帮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民技能培训,切实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21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17人。三是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通过在全市广场大屏幕、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招聘信息,组织线上、线下招聘等方式,发布用工岗位近1.4万个。针对困难群众、退役军人、妇女等特殊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四是开展“百名人社干部入企送服务”行动,逐企逐项建立台账,实施个性帮扶,全面推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与促进就业工作有效结合。五是依托市校合作,先后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各高校签订了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先后向武汉输送专业技能服务人才340余名。
今年,永济市人社部门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服务理念,继续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在多措并举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同时,紧盯就业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把永济“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工作推上新高度,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市的各类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在群众的手中。